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RACE技术得到碱地肤KsNHX1的3’cDNA序列.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KsNHX1为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编码基因.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了该基因在盐碱胁迫下的表达,结果表明: 200 mmol·L-1 NaCl胁迫2~24 h,KsNHX1在叶片中表达量持续增加;200 mmol·L-1 NaCl处理10 h,KsNHX1在根、茎、叶和花中的表达都上调;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叶片中KsNHX1表达上调,160 mmol·L-1时达到最高;低于400 mmol·L-1浓度下,根中该基因的表达也都上调.经不同浓度Na2CO3胁迫,根中KsNHX1的表达变化趋势与相应浓度NaCl胁迫下的变化相同;但叶片中除160 mmol·L-1 Na2CO3处理下KsNHX1表达略有上调外,其他浓度下KsNHX1的表达都低于对照.KsNHX1的表达模式暗示,在不同盐碱胁迫下,碱地肤能够维持体内相对稳定的K+/Na+,其耐盐特性可能与Na+/H+逆向转运蛋白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明党参花后果实发育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有伞形科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花后果实发育过程可分为幼果、中果和熟果3个发育阶段,后两个阶段可分别划分为3个时期.正常成熟的明党参果实为2个分生果完全分离并悬垂的双悬果,属于伞形科中果体轻度背腹压扁、无果棱的类型,并雏形于幼果阶段、成形于中果阶段、完成于熟果阶段;果实中的2个分生果有时有不均等发育现象.花柱及花柱基伴随果体发育并宿存于果体,形成果体与花柱基-花柱的复合体.随果体的增大,果体形状由最初的近陀螺形发育为双肾状长圆形;果棱在幼果和中果阶段时可见,至成熟阶段消失;熟果初期棱槽油管可呈现明显的横隔样结构;果体颜色由幼果期的深绿色变为中果后期的浅绿色,完全成熟时呈褐色或黑棕色.花柱分叉角度从幼果期的60°~90°增大至中果阶段的90°~220°,成熟阶段大于220°;花柱基由圆锥形变为圆台状;幼果、中果和熟果阶段花柱基高度与果体长度的比值分别为1.0~0.8、0.8~0.1和小于0.1.花柱分叉角度和花柱基高度与果体长度的比值可作为判断明党参果实发育程度和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固定样地、样株的观测和室内、室外实验分析,在一个生长周期内系统研究了半日花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半日花单花花期为1 d,植株花期从始花到生长季结束;其杂交指数为4,花粉-胚珠比为480,人工套袋和授粉实验确定该种的繁育系统属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在一个生长季的不同时间所产生的生殖器官形态特征有差异,而花和种子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在两次盛花期时达到最大值;不同坡位植株的生殖器官形态特征无显著差异;一个生长周期能产生大量花,但成熟种子数量少,生殖效率低.  相似文献   
104.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多功能特异性DNA-蛋白结构,覆盖在染色体末端,保护基因组的稳定性。端粒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协助染色体配对、联会、同源重组和分离。精子中的端粒可能在精子的受精能力和胚胎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端粒与生殖的相关性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但精子端粒与男性不育间的相关性并不明确。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中国特发性男性不育人群(126例)和正常可育男性人群(138例)的精子相对端粒长度,结果发现,特发性男性不育病例的精子平均相对端粒长度(2.894±0.115)低于正常对照组(4.016±0.6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097×10-5);并且精子相对端粒长度与精子密度、精子总数和精子活力都有显著的相关性:精子数量较多和/或精子活力较高,精子相对端粒长度较长。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人群中,精子端粒长度与特发性男性不育具有相关性,精子的端粒长度可能影响精子发生和精子的功能,精子端粒的缩短导致精子数目及活力的降低从而导致男性不育。  相似文献   
105.
一株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筛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降解能力较强的微生物,并研究其降解特性和代谢途径。【方法】从杭州市河道污水出口的淤泥中筛选到DBP降解菌ZJUTW,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考察该菌株对DBP的降解特性,并用GC-MS分析降解中间产物。【结果】该菌株经鉴定为Arthrobacter sp.,降解DBP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30°C和7.0-8.0,可降解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当DBP浓度为800 mg/L时,半衰期为10.47 h;菌株的休止细胞(OD_(600)=1.2)可在20 h内将1 200 mg/L的DBP完全降解。利用GC-MS进行中间产物分析,该菌株可通过酯交换方式起始DBP的降解。【结论】Arthrobacter sp.ZJUTW对DBP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和较高的耐受性,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一个NEK基因家族新成员的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梅章  褚嘉祐  杨昭庆  余龙 《遗传》2001,23(2):97-102
  相似文献   
107.
选取中国北方3种重要的集约化种植体系小麦玉米轮作、大棚蔬菜和果园,研究了3种体系年度氮素输入输出关系、土壤硝酸盐的累积、不同体系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棚蔬菜年度化肥氮、有机肥氮、灌水带入的氮和总氮输入量分别为135.8、1881、402和36.56kg·hm-2,分别为小麦玉米田的25、37.5、83.8和5.8倍,为果园的2.1、10.4、6.82和4.2倍.不同系统降水输入的氮在142~189kg·hm-2之间.3个体系氮输出量分别为280、329和121kg·hm-2.氮素年度盈余分别为349、332.7和74.6kg·hm-2.0~9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22.1~2.75、1173和613kg·hm-2,90~18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2.13~2.42、10.32和976kg·hm-2.在0~180cm剖面中,小麦玉米田各层土壤硝态氮处于相对均一分布,大棚蔬菜以表层最高,30cm以下各层也远高于大田,果园土壤硝态氮累积随土壤深度而增加.3种体系均表现出硝酸盐的明显淋洗.大棚蔬菜区浅井地下水硝态氮含量99%超过了10mg·L-1.而大棚深井和果园浅井超标率均为5%,小麦玉米深井为1%.大棚蔬菜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与井深呈指数函数降低关系.  相似文献   
10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种特殊亚型。近年来随着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靶向治疗日益规范化,APL的预后已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成为AML中预后最好的亚型,但仍有15%的患者发生复发。越来越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影响APL预后的因素,以往很多人们关注过的因子在近来的研究中也发现在APL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FLT3、CD56、Fas等,以及新近证实的一些特殊基因的表达也影响着APL的预后,BAALC低表达与APL预后正相关,与其相反Ets相关基因(ERG)高表达与APL预后负相关。在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人们在APL预后研究的进展,这些因素的发现,使人们对APL发病机制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便于临床上早期对APL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高风险的APL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也可成为日后治疗APL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9.
糖苷水解酶7家族(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GH7)是一类来源于真菌的水解酶,作用于纤维素结晶区或不定形区的β-1,4 键,可用于高效降解纤维素转化为可发酵的糖。GH7的成员具有高度保守序列以及相似三维结构,其催化结构域是由多个loop区围绕反向平行的β 折叠形成的β 三明治结构。目前已有17个GH7成员的结晶结构得到解析,明确了酶的结构与催化功能之间的关联,对GH7的来源及分类、蛋白序列、结构特征与催化纤维素降解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探究GSK4112对生物钟以及自噬基因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的昼夜表达规律的作用.本试验分别对尼罗罗非鱼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GSK4112,并在注射24h后的06:00、09:00、12:00、15:00、18:00、21:00、24:00时以及翌日03:00、06:00时采样,采样在一昼夜内完成.每组随机取3尾鱼进行解剖,取其肝脏样品采用RT-qPCR对mRNA表达水平,进行Matlab余弦分析,确定其节律性表达,并将注射前后肝脏样品用透射电镜检测自噬小体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生物钟基因Nr1d1与自噬基因Ulk1b在对照组的尼罗罗非鱼肝脏中表达均具有显著性时间差异(P<0.05),且均呈现节律性振荡(P<0.3);但基因表达趋势不同,且达到峰值的时间亦不同.注射Nr1d1激动剂GSK4112后Nr1d1与Ulk1b在尼罗罗非鱼肝脏中均无昼夜节律性,虽然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但基因表达趋势相同,mRNA表达水平均表达量受到抑制,振幅和中值减小,且自噬小体数量也减少.这些结论表明了GSK4112在尼罗罗非鱼肝脏中对生物钟基因Nr1d1的表达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影响其生物节律性.通过对下游自噬基因Ulk1b的昼夜节律调控,抑制自噬小体的数量,降低自噬的发生.本研究对鱼类由昼夜节律失调引起的自噬失调可能导致常见的代谢紊乱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